400-123-4567

火狐新闻 分类
火狐体育【行业资讯】2023年机器人产业三大挑战和九大机遇发布日期:2023-01-12 浏览次数:

  我们已经进入全球经济缓慢衰退的历史周期。驱动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4个基础:a.二战、登月和星战储备的科学技术、b.自由贸易、c.和平环境和d.人口红利,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挑战。

  AI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是21世纪除之外,唯一一个可以调节生产力矛盾的方式,它给人类一个新的空间。其产生的新的应用形态,亦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技术的集大成者,将给世界带来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对世界的繁荣和稳定至关重要。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4年来的投资、投行和运营,让我们看到中国创业者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和热情;让我们见证新的生产关系和更美好的生活体验的诞生;更让我们如此地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

  2023年,机器人产业创业依然存在三大挑战:基因缺陷火狐体育、产品化不足、以及“内卷”,但也迎来了九大机遇:新物种、新大陆、新世界;标准化、全球化、品牌化;保持谦虚、并肩作战、假以时间;

  从场景到数据,从技术到产品,从市场到品牌,每一步都是困难,但任何公司的基因都不是无限的,能力都是有局限的。对于不擅长却重要的事情,机器人公司是否有决心离开舒适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绕开问题,最后发现积重难返?

  作为投资人,我们天生喜欢“新物种”,创业者也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新物种”,然而机器人产业的创业的复杂度远超一个人的能力边界,基因缺陷不可避免。前路的坑五花八门,死法也是“各显神通”。

  我们观察,懂技术的往往在市场选择上栽跟头,懂产品的往往在商业节奏上丧失先机,懂市场的往往因为产品不够极致成为行业先烈,资源太多的往往又遇到资源诅咒。

  结果就是:太多创业公司在错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积重难返,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往往不自知。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可惜,几个内部常见的memo:

  如此豪华的团队却扎堆到如此小的市场内卷,如此牛逼的技术却在没能找到更高增速的产品化路径,如此牛逼的资源和商业化能力却拿着如此稀烂的产品,以及如此多的钱竟然投到了一堆项目制(低毛利、高费用、慢回款、大商务团队)且产品化遥遥无期的公司里。

  为了解决“基因缺陷”这个问题,我们甚至孵化了一家公司,试图解开技术、产品、商业化路径和资源四个要素互斥的诅咒。

  但我们建议更多已经在路上的机器人公司,系统性的调研和梳理自身的发展路径选择、产品定义方法、技术实现标准和资源整合杠杆,以完善基因,成为真正的“新物种”。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极少数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和仓储物流)有机器人的应用,特点是稳定性高、寿命长、鲁棒性火狐体育好、不能出错、选择新的方案风险大。

  但最近五年,机器人场景全面铺开,各行各业、各人群开始使用机器人。从2个行业到20个行业/人群,新的行业应用机器人的逻辑变得不同(不同场景的需求和参数要求不同),下游的客户/人群也开始大众化,未来会进一步多元化。

  2022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只有500亿美金规模,因此在机器人产业创业和投资,需要具备动态的观念和创新的思维。

  1.用旧思维解决旧大陆的问题,硬碰硬,拼执行力,往往是“炒冷饭”,(最可怕的是在价格不敏感的行业中打价格战);

  3.对新旧大陆共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要素转移不敏感,对数量级和要素的迁徙没概念,往往积累了大量过程性的技术/产品最终在不自知中被颠覆(诺基亚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2.场景层面:智能化的确定性高(每个可标准化的最小单元都有一定的规模);

  1.现有设备市场,还没被机器人技术渗透和满足的(如高速增长且CR5超过60%的光伏、锂电、半导体、面板、叉车等);

  2.原本无设备的市场,但机器人作为“人”的替代,更好的满足需求或创造出新需求带来的全新场景和市场(如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

  以特斯拉Optimus的出现为例,其必然会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但我们在整个技术链路上没有看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比现在机器人有代差的进步,即使人形机器人表现出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与现在机器人产品也并不是代差的区别。人形机器人并不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系统集成方面的创新,需要一整个生态的产业配套。

  Optimus在短期内不一定能代替人在工业场景做一些工作,因为它技术发展还受限于AI技术。如果AI技术的感知能力达不到这个程度,就像现在的无人驾驶,在结构化的道路上对人、对车辆进行感知,通过感知反馈到控制的系统,进行新的规划和控制;人形机器人的场景其实更加复杂,它面对的场景不是单一的,且经常出现跨越式的变化,对AI的要求会更高。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并不是单一场景,目前在复合场景下受限于现在的机器结构、AI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是实现跨领域、跨任务,往往单一场景都可以设计新的机械结构或单一化的机器人来更有效地处理单一场景,这里也将产生一系列的创业机会。

  对于toC的机器人应用,相对于作为降低劳动力负担的toB应用,其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更大,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再强劲。我们建议创业者可以学习马斯克,选择一个品类做颠覆式创新,从early adopters切入,会有先发优势和品类红利。

  这里我们提示做新品类的创业者也要有耐心,过程中心态也要强大,因为你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被低估:

  从2015年回看智能手机初生的2009年,即使是最激进的分析师,也没有预测到智能手机会一波流渗透到每个人手中。2009年市场对于该类产品的销量CAGR预测为24%,然而2015年回看实际的CAGR则高达42%。

  1.不一定是做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品类,而是针对已有的品类做一个颠覆式的创新(如在smart phone诞生之前,已经有了feature phone),从这个思路出发看,电动化和智能化可以改变很多品类;

  2.通过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和创新技术火狐体育的融合,在timing和产品上都精准把握MVP→MAP→Whole product solution的迭代路径;

  3.具备能够突破大众惯性思维的高增长潜力,且产生了全新的生态火狐体育。如从feature phone到smart phone颠覆了数据输入、输出和计算的层次和规模,进而影响了手机、电脑、游戏、中低端相机和录像机、音乐、电影、书、电视、网络等所有相关产品的零售,影响了几乎所有的电子消费品,产生了整个生态、维度和战略层面的变化,以至于跑出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后来产生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

  除此之外,尽管全球经济处于衰退周期,还是有一些趋势性、政策性的机会我们可以把握,大部分面向中高产消费者,比如储能,比如厨余垃圾桶,比如庭院机器人,比如高端出行工具(ebike、电动摩托车等)。

  在这里我们偏好能解放双手、双脚的刚需品类,因为硬件的门槛相对高行业资讯、智能化的迭代空间大,延展性也更强,因为替代了人的劳动,还将放大原有的工具市场的市场规模,有机会长出Something Big。这样的品类往往能产生大单品、高单价、高毛利,随着产品多个版本的迭代,逐步形成一个终端覆盖多个细分场景的“硬件黑洞”。

  机器人是一个应用学科,产品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技术的集大成者。我们也要紧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不是限制在机器人这个一亩三分地。比如支撑机器人精细动作的力矩传感器很可能先在ebike上大规模应用和发展成熟,待供应链成熟和底层技术发展,再在机器人行业大规模应用。目前ebike市场下游市场高度分散,欧洲CR3小于15%,CR10小于30%;北美市场颠簸又震荡,top1座次每年易主。上游集中度远高于下游,电系统占整车bom表的70%,且市场门槛高、高度集中,电机系统博世+禧玛诺+雅马哈+八方4家占95%,变速器禧玛诺和速联2家占95%。同时如果巨头出现供应链问题或售后问题,留下市场高中低档都存在的结构性变化历史机遇,可以找找类似这种有结构性机会、且有明显机器人应用前景的品类中技术、产品和供应链非常过硬的上游机会。

  千万需要警惕的是,不要选择门槛较低,延展性较差的品类或生态位,往往速生速死、易攻难守、越做越累。

  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仅在中国就有上千个代理商,用于处理其业务中难以规避的非标问题,同时释放自身精力、专注于标准化产品和算法的研发与积累。

  在机器人产业,项目制是toB业务最大的敌人,过多的SKU是toC业务最大的挑战;二者是对创业公司管理、资金和时间的消耗,有如活熊取胆,虽不影响短期生存,但身体却一天一天可见的变差:

  标准化不止停留在产品层面,推广、销售、交付、使用和售后同样需要标准化(好的产品设计也会提高这些环节的标准化程度,有时候往往起决定性因素),意味着创业团队要有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绕过问题的决心,真正通过效率把净利润做出来,而不是炒概念,靠融资生存。

  标准化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看到很多细分行业的机器人团队做标准化,往往还需要懂业务、懂机器人、懂自动驾驶、懂作业管理,需要对产业的深刻理解。我们有幸在商业清洁、密集存储、智慧仓储和汽车冲压领域分别布局了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公司,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公司。

  机器人是一个天生全球化的产业,可以面向全球96万亿美金GDP的经济体(中国16万亿美金),面向全球79亿人口(中国14亿),因而创造super company的空间更大,不少中国新一代的企业家也天生具备全球化视野,创业公司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先天优势。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都更高,政府对数据的监管更加开放。如果你做的机器人产品在中国有场景(有些场景如庭院、家庭储能就不这么幸运了),你将在全球范围内有先天的迭代效率优势。

  1.一定要在中国市场打磨好产品,把标准化做好,验证好UE,再去全球化,你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海阔天空,否则就是售后和成本问题的一地鸡毛;

  2.做海外市场,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获取消费者和监管的信任,安全第一。

  回顾前几年中国厂商出海,可以说很少有中国公司在国外建立起品牌,更多是卖货逻辑。

  我们非常幸运得投中了几家在海外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品牌,期待未来在海外看到更多能全球化branding的中国公司。

  我们希望创业公司的目标要远大一点,不要因为在创业公司这堆里成为所谓的绝对TOP,心态就开始飘了,节奏失衡,过度扩张;也不要因为短期的困难而沮丧,只要方向是对的,时间会给我们结果。

  参考特斯拉做了将近20年还在创新和进步,在机器人这个产业里周期只会更长,未来20年里大家都仍是创业状态,我们作为产业资本也是这个心态:

  未来是星辰大海,大家一起持续保持谦虚的心态,把创业当成修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最后,机器人创业公司的使命是着眼改造旧世界,发现新大陆,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