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阳市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从规模养殖、良种繁育、园区建设、链条延伸、科技示范、要素保障六个方面发力,着力构建集保种、繁育、育肥、屠宰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集群化发展。2022年,全市肉牛存栏、出栏和牛肉产量分别达到38.7万头、20.31万头和2.22万吨,分别居全省第7位、第5位火狐体育、第5位,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1亿元。
优布局、扩规模,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以镇原县、宁县、正宁县3个肉牛产业重点县为主,实施甘味红牛产业集群项目,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火狐体育,落实产业奖补、基础母牛补贴等扶持政策,促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全市建成千头牛场27 个、100头规模养殖场(合作社)142个,培育养牛专业乡镇12个、养牛专业村122个,发展养牛大户5786户,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同步推进的生产格局。
保良种、优种群,健全肉牛繁育体系。在正宁县、宁县开展早胜牛保种和提纯复壮。宁县建成早胜牛文史资料展示馆,在富兴源公司改扩建早胜牛保种场1处,组建早胜牛核心群1500头,建成良平牧青、焦村鼎盛、中村蕃源肉牛繁育场3个。正宁县建成早胜牛良种繁育中心、种公牛站,开展早胜牛选育提纯。镇原县在平泉镇建成以澳洲进口安格斯肉牛养殖为主的3500头规模示范基地1处。镇原县、华池县、合水县引进西门塔尔、海福特、黑安格斯等优良品种,建成人工授精站(点)100个,开展冻配改良,扩大良种覆盖面。
育园区、聚集群,推进集约化发展。正宁陇上田园、正宁鑫乐农牧、镇原中民海富、宁县富兴源、华池陇塬双合、合水陇牛合乐、庆城埃克森牧业等重点肉牛龙头企业通过设施配套和工艺改进,实现运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饲养机械化和管理精细化。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标准养殖、统一牛源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的“五统一”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养殖小区,推进肉牛集约化、专业化清洁生产。正宁县、宁县、镇原县紧盯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目标,建成万头产业园区1个、示范片带2个。
强链主、延链条,着力构建全产业链。以肉牛产业链链长制建设为抓手,培育壮大“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链前端,培育荟荣、民吉、中泰、丰源、宁乐、中通饲草加工企业6个,年加工饲草155万吨以上。产业链中端,建成正宁县顶旺、镇原县物宗园2个肉牛屠宰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万头。产业链后端,建成镇原县三岔、平泉2个活牛交易市场。在正宁县设置早胜肉牛logo标识,邀请张保和创作拍摄《你说这牛牛不牛》音乐快板宣传片,建成早胜肉牛认知馆。加大“庆阳早胜牛”区域公用品牌和“东紫”牌牛肉等企业商标推介,提高本地肉牛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重科技、抓示范,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引导市县畜牧兽医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服务指导,做好肉牛“五良”技术抓点示范。市农科院联合甘肃省家畜繁育站,制作完成早胜牛细管冻精、冷冻胚胎,使其遗传物质得到永久保存。宁县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在中泰种养合作社引进青贮玉米、饲用高粱品种20个,开展品种对比、密度优化试验研究。庆城县与甘农大动物科技学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成立畜禽遗传资源创新利用团队,开展短期育肥、杂交改良等新技术合作。
建机制、强保障,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市、县建立“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队伍、一套考核体系”的“五个一”推进包抓机制,加强产业生产调度和督导落实。加大政策资金扶持,肉牛产业重点县列支产业扶持资金,落实“见犊补母”、农机购置奖补,通过贴息贷款,达标即奖等政策,支持牛舍、贮草棚新改(扩)建。实施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提升饲草“种、管、收、贮、运”能力。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落实政府属地管理养殖新闻、行业部门监管和养殖场防疫主体责任,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堆粪场、遮雨棚等设施,开展堆肥发酵、还田利用、有机肥生产,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坚持公益性职能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组建良种授配、饲料供应、冷链物流、疫病防病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产业发展提供双重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火狐体育火狐体育